百望股份付英波:携DI野望重塑产业数智化新规则
2025/29/03
在这场全球科创盛会上,百望股份CEO付英波作为行业领军人物,受邀参加人工智能领军人才发展论坛,他从AI到DI(Data Intelligence,数据智能)的独特视角,分享了百望股份在推动企业数智化转型与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中的创新实践,为与会嘉宾带来了一场思想与实践的深度碰撞。
作为一位从AI独角兽旷视科技“跨界”转投百望股份的技术与产业双栖型领袖,付英波的职业轨迹本身就颇具话题性。2024年10月,他履新百望股份CEO,将目光从人工智能(AI)转向数据智能(DI),并迅速带领这家“电子发票第一股”开启了向“数据基建国家队”的转型之路。在中关村论坛的圆桌对话环节,付英波围绕“人工智能与产业深度融合”及“人才培养创新实践”两大核心议题,结合百望股份的实践经验,阐述了DI如何成为AI落地产业的关键桥梁。
“AI竞争的本质正在从算法转向数据和场景,”付英波在对话中指出,“大模型只是基座,真正决定其价值的是高质量的数据和业务场景的深度融合。”他以百望股份为例,分享了过去10年公司在电子发票领域积累的1000万亿元交易数据如何成为中国经济活动的“数字镜像”,并通过DI战略转化为企业数智化转型的动力引擎。这一观点引发了现场嘉宾的广泛共鸣,不少与会者表示,付英波从AI到DI的转型逻辑为当前AI落地困境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解题思路。
具体而言,百望股份通过集成DeepSeek等大模型的能力,在智能财税、智能供应链协同、智能风险合规、智能决策、智能营销等五大核心场景实现全面升级,推出能够服务垂直行业和场景的智能体,提升企业数字生产力,这些升级不仅仅是技术的叠加,更是深度场景化的创新实践。
“我们的目标是让每个企业都能拥有自己的智能助理,”付英波在对话中强调,“DI的优势正在于以场景牵引技术,打通从数据采集到决策执行的闭环。”
针对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的议题,付英波分享了百望股份在产教融合中的创新实践:公司与香港理工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多所高校共建AI联合实验室或人才实训基地等,将真实企业场景和数据引入高校教学。其中,与清华大学博士团队合作开展的《基于税务大数据的税收风险监控模型分析》项目,已获评清华大学大数据能力提升项目的优秀实践案例。
在企业内部,百望股份打造了“AI能力进阶计划”,覆盖从销售到研发的全链条员工,通过技术与业务融合培训,培养复合型AI人才。
对于当前AI人才瓶颈,他直言:“最缺的是懂场景、能闭环的融合型人才。”他建议教育端加强场景化教学,企业开放更多实践平台,行业建立跨领域人才评价机制,以多方协同破解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的差距。
对话中,付英波还透露了百望股份在2025年全面落地DI战略的雄心。他回顾了公司从电子发票起步,到挖掘交易数据价值,再到如今迈向数据智能的“三步走”历程。“2025年是我们第三个五年计划的起点,我们将持续整合高价值数据,结合AI能力推出更多行业智能体,帮助企业实现数字生产力升维,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推动产业智能化迈向全面渗透的新阶段。”他信心满满地说道。
作为全球科技创新的风向标,中关村论坛不仅是前沿思想碰撞的舞台,也是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窗口。付英波在圆桌对话中的精彩发言,让百望股份的DI战略和创新实践得到了国际嘉宾的高度关注。有海外参会者表示:“百望股份的案例表明,中国企业在数据智能领域的探索已走在世界前列,这为全球产业合作提供了新启发。”
而事实上,百望股份的全球化战略也已开启。百望股份旗下香港全资子公司“香港百望数智科技有限公司”已完成注册并正式投入运营,这将为企业开拓海外市场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并推动数智化解决方案走向全球市场。
随着2025中关村论坛的召开,百望股份正以数据智能为抓手,加速从“电子发票第一股”向“数据智能领跑者”的转型。在付英波的带领下,这家企业不仅为中国数智化进程注入了新动能,也为全球科技合作贡献了中国智慧。正如论坛主题所揭示的“新质生产力”,百望股份的DI实践无疑是这一愿景的生动注脚。